黄磊的微博引发了广泛讨论,他谈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多少人的羞耻感,是父母给的。这句话触动了许多人的内心,引发了关于家庭、教育以及个体心理的多方面思考。,,黄磊的这条微博,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涟漪。他提到的“羞耻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而这种羞耻感,往往与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紧密相连。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的羞耻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有的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的在父母的态度中感受到某种暗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羞耻感。,,这个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的反思。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性格、心理和价值观的塑造。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都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羞耻感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羞耻感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黄磊的这条微博,让人们开始思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羞耻感。对于那些已经受到父母影响,形成不健康羞耻感的人,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自信,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条微博,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和家庭关系的深入思考。(摘要字数控制在约350字)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网易槽值(ID:caozhi163


前段时间,黄磊一条微博收获了网友26万点赞。

小女儿坦然地问爸爸:“你知道我怎么尿床的吗?”

爸爸也充满童趣地做出了回应:“你是在梦中找到了卫生间吧?”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张


父女俩的可爱互动羡煞旁人,也勾起不少网友的回忆。

自己小时候,可不像妹妹这么幸运。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2张

网友在评论区回忆小时候的尿床经历

尿了床多半是要挨骂的。

曾有一份儿童夜遗尿疾病认知度的在线调研显示:

“近4成的家长会认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甚至因此责备过孩子,有些家长则为此产生焦虑情绪。”

尿床后被责骂的恐惧,至今都记忆犹新。这件玩笑般的“小事”,折射出的,却是多少父母尊重教育的缺失。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3张

丢掉的“面子”,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都这么大了还尿床,害不害臊?”

类似的话,几乎是所有尿床小孩的噩梦。相比妹妹,这些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幸运地得到温柔回应。

还哪里敢大着胆子,跑到父母跟前去问:“你知道我是怎么尿床的吗?”

大部分家长觉得,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用责怪和羞辱的方式来督促改正。

常拿这样隐私的错误向其他人抱怨:“你看看我们家这个多不省心,总尿床。”

或者是总是拿此打趣:“也不知道是哪个小孩,4岁了还在尿裤子。”

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们有自己的理由。但给孩子留下的,可能是整个童年的阴影。

《圆桌派》里,主持人窦文涛抛出一个困扰了中国孩子们多年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父母喜欢消遣、贬损孩子?”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4张

“你看他胖得跟猪一样。”

“你看他黑的,跟个煤球似的。”

“我们家那小子就是个笨蛋,扶不起的阿斗。”

公开评头论足,对孩子不满意,随意贬低……

这个问题孩子们无法理解,也找不到答案。

网友抱怨,“父母们总以为,孩子年纪小,就不用顾忌面子。”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5张

网友质问父母 / 微博

两代人之间不自觉地形成地位差,父母以管理者的身份干涉孩子的生活,忘记了尊重。

有人回忆起小时候被父母当众批评的经历。尽管知道母亲心底里是疼爱自己的,但并不认同她的教育方式。希望能用私下里挨一顿打来代替。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6张

父母们常常忽视的“尊重”,让多少人的童年蒙上一层灰暗。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7张

父母的爱是真的,孩子的委屈也是真的

毋庸置疑,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一切是出于爱,期待他们能尽快改正错误,变得更加优秀。

爱的方式,有时却演变为成长中的痛苦。

文学家蒋勋曾说:“我们有时候不知不觉在限制孩子,甚至以爱之名,因为爱太伟大了。

事实上,爱应该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

网上热议的一则视频中,女生没有按母亲的指导储存墨水,将墨水蹭到了衣服上。

母亲当街拎着衣服,高声质问:“知不知错?错在哪里!”

受责骂的小姑娘吓得已经愣住。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8张

当众批评孩子 / 梨视频

在父母的认知中,这种丢人的当众批评对孩子的警示作用更大,也更让孩子长记性。

骂得越狠,记得越牢。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9张

将当众批评看作有效教育手段的父母,不占少数。还有很多父母强忍心疼,故意当众批评孩子。

“妈妈以这种方式纠正你,以免走向社会之后,会吃更多苦头。”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0张

另一则新闻里,一个小孩偷拿家里的钱去买漫画卡牌。父亲拎着孩子到卖卡牌的报亭门前,让孩子受罚。

他气的是孩子偷钱,也生气店家明知道不对劲,还把卡牌卖给孩子。

先是当着路人的面,抡起棍子要打。被制止后,强制孩子当街跪下认错。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1张

面对大家的争议,父亲说这样惩罚“既可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又可以让店家长教训。”

父亲没办法对店家表达愤怒,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街上人来人往,无数双眼睛盯着被罚跪的孩子。

简单粗暴的责怪打骂,无视自尊罚跪,真的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吗?

父亲解释,当街下跪,是执行管教孩子义务,总比放任不管的好。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2张

他的回应,也无意中暴露了很多家长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我觉得、我是为你好……

这些父母们“想当然”的教育方式,被“亲情”与“爱”的名义包装。

“爱”本身没有错的,可错误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蒋方舟在节目里讲到,“大人与孩子的世界比例是不同的。”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3张

很多成年人口中的玩笑,孩子们往往信以为真。

“就好像我们小的时候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时刻担心着爸妈把自己再扔回去。”

孩子们在乎父母给予的每一个反馈与评价。

当众的责骂羞辱和伤自尊的玩笑,像一把刀子在他们身上狠狠扎下,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

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更好,好的动机却并不代表好的结果。

如华少在《我们长大了》中所说:

“教育小孩时,不要因为动机的合法性,就忽略途径的正确性。”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4张

教育孩子之前,记得保护他的自尊心

在父母潜移默化下形成的三观,会渐渐影响人生的下半程。

真正的爱孩子,不仅是简单地将他“养”大,也要注意维护他的自尊。

  • 建立“不撒谎,不怀疑”的良性关系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重在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信任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每一句话都认同,而是代表着一种态度:

真正俯下身来,倾听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应对方式。

最好的结局,是在亲子之间建立“不撒谎,不怀疑“的信任关系。

综艺《我们长大了》里,有明星分享了让他记忆深刻的童年往事。

一节体育课上,他因为口渴,折返回教室喝水。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5张

可偏偏下课后,同班同学告诉老师,自己200元钱被偷了。作为唯一一个这段时间待在教室的同学,他被所有人怀疑了。老师直接叫了家长。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6张

所有人当时已经不信任他,投来的目光就像看小偷一样。他倍感委屈。

可父亲来见面之后问,是不是你拿的?

他几乎绝望地回答:“不是”。

“你说不是你拿的,那就不是你。”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7张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有最亲近的人支持信任,这让孩子心中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如果不是父亲给予的信任和肯定,这件小事在他心里,可能就演变为另外一段痛苦的回忆了。

网友评论“难怪成长得这么好,原来是父亲的原因”。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8张

来自于父母的倾听、信任和认可,渐渐在心里埋下自尊的种子。

让他敢于承认错误,也敢于改正缺点。

  • 在训斥之前,先学会理解

很多时候,孩子虽小,但并不是一个毫无思想的木头人。在“犯错”背后,或许有自己的想法。

耐心了解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的行为,是对TA最大的尊重。

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里,爸爸回家之后,看到一儿一女将地上弄得一片混乱。

麦片堆满了客厅,而孩子们正在地上吃着麦片。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19张

看到这种场面,爸爸忍不住要发飙。

可他还是忍下脾气,轻轻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20张

女儿有些慌张,是因为弟弟饿哭,自己想要照顾他,就倒出了麦片,两人一起分享。

听到这里,爸爸明白了女儿并不是要故意捣乱,而是想要帮助弟弟。

一片狼藉背后,是孩子的善良和懂事。

最后,爸爸纠正了孩子乱拆麦片的行为,也肯定她的正确行为。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21张

爸爸向女儿道谢 / 《超人回来了》

训斥孩子之前,别忘了先问一句“为什么”。

  • 沟通,是缓慢但最有效的方式

“打都是为了让你长教训。”很多家长总习惯用打骂,来代替耐心的沟通和讲道理。一顿鞭子下来,孩子看起来服服帖帖。

但内心里面,不见得认同父母的观点。问题没有被解决,反而因为父母的恶劣态度,让孩子失去了沟通的欲望。

用暴力强硬地逼孩子低头,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口头上的认错。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成为最好的人。

平心静气地劝说沟通,说到很容易,但做到太难。

有网友分享曾看到过的“模范爸爸”。

在高铁上,小女孩不停地询问父亲,还有多久到站。同行的父亲全程没有发火,而是用温柔的语气和她沟通。告诉她现在是哪里,还有多远的距离。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22张

为人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够更加优秀。

但在“为他们着想”的同时,也别忘记考虑他们的想法。

教育的本意不该是伤害,希望父母们最后能够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去爱。

黄磊微博引发热议,父母给予的羞耻感探讨  第23张

[1]Mullangi Samyukta,Jagsi Reshma. Imposter Syndrome: Treat the Cause, Not the Symptom.[J]. JAMA,2019,322(5).

[2]王华栋. 大学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亲子联结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

[3]韩非.高中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及归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4):8-11.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关注槽值寻找共鸣。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编辑:范洪岩

部门主任:杨小明

稿件意见请联系:010-65363351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