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男性生育力的急剧下滑可能与睾丸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因素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引发了专家对男性生育健康的新一轮关注。据初步研究数据显示,某一特定因素在睾丸中的发现率高达100%,被认为是导致男性生育力断崖式下滑的元凶。,,这一发现来自于一系列针对男性生育力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在睾丸中发现了这一普遍存在的因素,其对于精子的生成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因素的异常可能直接影响到男性的生育能力,导致生育力的急剧下滑。目前这一发现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深入研究。,,这一发现引起了专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男性生育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这一新发现的元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男性生育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专家也提醒,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这一发现,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男性生育力下滑背后的新秘密,为我们提供了寻找解决方案的新线索。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这一因素,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以保护男性的生育健康。这也提醒我们关注男性生育健康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育健康意识。

(图源网络,未允侵删)
还记得之前关于精子质量的一系列热搜吗,“全国精子库志愿者合格者仅20%”、“全球精子质量断崖式下滑”等等,都在说精子质量普遍不行了,这是为什么呢?
全球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寻找这里面的原因,因为这涉及到全球的生育率下降,也许这个原因最近找到了!
有可能是“微塑料”!
我们饮用的瓶装水、穿的衣服、甚至是呼吸的空气中,都存在微塑料,据估计,一个人平均每周约摄入5克微塑料颗粒,相当于每周吃掉一张“银行卡”。
你以为这已经很惨了吗?不,最近有研究发现,微塑料已经侵入人类的睾丸,最可怕的是检查的样本发现,侵入率100%!这对人类的生育影响不可估量,赶紧和圈姐一起去看看吧!
01 100%人类睾丸中含有微塑料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47只犬睾丸和23个人类睾丸,通过先进灵敏的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2种微塑料进行了定量分析。

除此以外,研究者收集了狗的生殖器官重量和精子数量的数据,研究了微塑料与生殖功能的关联。
结果发现,在所有分析的犬睾丸和人类睾丸中100%都存在微塑料。
犬睾丸的平均微塑料浓度为每克122.63微克,人类睾丸平均微塑料浓度为每克328.44微克,人类睾丸中的微塑料几乎是狗的3倍。
对微塑料种类分析发现,人类和犬科动物的主要微塑料类型比例相似。
其中,最常见的是聚乙烯(PE),在狗中占36.4%,在人类中占35.2%,常用于生产塑料袋和瓶子等,其次是聚氯乙烯(PVC),常用于生产家庭用水管道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特定类型的微塑料与狗精子数量、睾丸重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发现,犬睾丸中的PVC含量较高与精子数量较低相关,PVC、PET等特定微塑料浓度与睾丸重量之间呈负相关。
PVC会释放出许多干扰精子发育的化学物质,并且含有导致内分泌紊乱的化学物质。
一般来说,睾丸重量下降表明精子发生率降低。
02导致全球精子质量下滑的关键因素
很多人说导致男性精子下滑因素有很多,比如肥胖、高脂饮食、久坐、高温、环境污染等等,你怎么拍拍脑袋就说微塑料才是全球精子质量下滑的元凶呢?
这个结论真不是我说的,是我从2022年的一份文献中看到的。

塑料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而从1940年到1990年,男性精子浓度从113×106/毫升下降到66×106/毫升(Carlsen等人,1992年),下降了将近一倍。
在1980年出版的第一版中,精液浓度的正常值为60×106/毫升(世卫组织,1980年)。
但随着2010年第五版的出版,该值降至15×106/毫升(世卫组织,2010年),第六版的值仍然处于类似水平(16×106/毫升;世卫组织,2021年),下降了足足有三倍。
总之,在过去的80年里,男性的精液质量显著下降,精子浓度下降到原始值的约七分之一,这个时机与塑料的出现与发展相吻合。
当然,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男性生育率下降。尽管如此,迄今为止对人类最持久的威胁是塑料污染。
03微塑料对男性生育力的破坏
大家可能觉得文献中有点危言耸听了,那么我就用动物试验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微塑料对动物精子的破坏程度。

有研究调查了聚苯乙烯MPs(微塑料的一种)对小鼠雄性繁殖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在暴露24小时后,小鼠的睾丸中积累了4微米和10微米的微塑料。
与此同时,0.5微米、4微米和1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在体外进入三种睾丸细胞。
此外,在接触0.5微米、4微米和10微米微塑料28天后,小鼠的精子质量和睾丸激素水平下降。
经过染色检测显示,精子细胞剥裂和排列无序,多核的腺细胞发生在精小管中。
此外,微塑料诱发了睾丸炎症和血液睾丸屏障的破坏。
这些变化告诉我们,微塑料已经诱发了雄性小鼠的生殖障碍,别忘了这仅仅才是接触微塑料28天。
目前男性精子质量的主要临床实验室测试是精液分析。研究证实,精液分析为至少50%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了正常结果。
虽然精液分析可以提供精子形态方面的总体情况,但它无法评估精子中决定胚胎命运的最关键物质:精子DNA。
受精卵的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因此遗传信息对后代至关重要。这也是很多反复流产姐妹关注的,因为这个指标不合格也会引发流产。
所以微塑料会不会影响男性精子的DNA碎片率呢,我们来看看相关研究。

有大鼠研究发现,大鼠在1、3、6和10毫克/千克/天接触平均直径为38.92纳米的纳米塑料(NPs)5周,导致不同程度的精子DNA碎片率增加。
而且研究发现,DNA损伤以及精子形态和生存能力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与暴露剂量成比例。
微塑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比如呼吸、皮肤和食物等渠道。
其中通过食物和饮用水进入人体的数量是最多的,也是影响最大的,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尽量避免微塑料对我们产生影响呢?
04如何减少微塑料的影响
①把水烧开食物煮熟
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

只要把水烧开了喝,就能去除饮用水中高达90%的微塑料,与饮用自来水相比,饮用开水可以将摄入的微塑料量减少2-5倍。
具体来说,在烧水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促进水中的碳酸钙等化合物形成包裹塑料颗粒的水垢颗粒,最终成为水垢沉淀。
②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比如超市购物袋、塑料餐具、吸管,塑料包装的产品。
③尽量选择其他材料的制品,比如玻璃、陶瓷、金属等。
④尽量穿着纯棉或再生纤维制成的衣物,不要穿着化纤产品。
⑤定期清洗洗衣机,减少合成纤维的洗涤次数。
⑥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尽量避免食用内脏。

其实,微塑料已经侵入生殖的各个领域,在夏威夷的一个人类胎盘的调查中,发现人类胎盘100%含有微塑料,长久下去对我们的子代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去谈如何避免微塑料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只能说尽最大可能减少微塑料的摄入!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但是也是一种没有力量的无奈,期待未来能有解决的方案!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好看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1]Microplastic presence in dog and human testis and i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sperm count and weights of testis and epididymis. Toxicol Sci. 2024 May 15:kfae060. doi: 10.1093/toxsci/kfae06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745431.
[2]Microplastics May B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ale Infertility. Am J Mens Health. 2022 May-Jun;16(3):15579883221096549. doi: 10.1177/15579883221096549. PMID: 35608037; PMCID: PMC9134445.
[3]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induced male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 mice. J Hazard Mater. 2021 Jan 5;401:123430. doi: 10.1016/j.jhazmat.2020.123430. Epub 2020 Jul 7. PMID: 32659591.
[4]The emerging risk of exposure to nano(micro)plastics on endocrine disturbance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y: From a hypothetical scenario to a global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Environ Pollut. 2020 Jun;261:114158. doi: 10.1016/j.envpol.2020.114158. Epub 2020 Feb 10. PMID: 32088433.
[5]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4c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