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演员吴孟达被发现患病至去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引发了公众对其病情和治疗方式的广泛关注。针对吴孟达是否可以通过肝移植挽救生命的问题,华西吴泓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授指出,肝移植是一种针对严重肝病的治疗手段,但并非万能。吴孟达的病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疾病类型、进展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肝移植手术风险较高,且术后康复过程复杂,需要患者具备较好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功能。吴孟达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需要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和讨论。教授还强调,任何医疗决策都应以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并呼吁公众理性对待疾病和医疗问题,不要盲目猜测和传谣。也提醒广大市民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他是我那么多年的搭档和老友,现时我还无法接受。”
——周星驰
“达叔走了……”
2月27日,知名喜剧演员吴孟达病逝,让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很多网友陷入悲痛之中。
早在2月21日,有港媒称吴孟达在2月20日重病入院,后被安排在肿瘤科留医。吴孟达好友田启文在受访中称,吴孟达是在去年年底发现自己患上肝癌的,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也就是说,从发现肝癌到去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图片来源:微博)
而就在2月3日,年仅43岁的知名音乐人、演员赵英俊,也同样因患肝癌病逝,其发现时也已是肝癌晚期。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一个月内,两位演员皆因它而离世,让“肝癌”连续登上热搜!大家在悲伤、嘘唏之余,不禁也会问:
?为什么肝癌一发现就晚期
?如果肝移植,是否还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得了肝癌,还有救吗
?肝癌,可以预防吗
……
今天(2月28日),小康妹儿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书记兼副主任、博导 吴泓教授来为大家讲解!
吴泓教授简介

曾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玛丽医院和美国Carolinas Medical Center学习。
担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外科、消化和肿瘤医师协会(IASGO)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外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肝脏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肝切除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肝病专委会候任主委。
擅长肝癌肝门胆管癌,胰腺癌的各种手术以及肝移植。率先开展了术前PVE,提高了肝门胆管癌和肝包虫的切除率。国际上首先提出中央型肝占位病变的分型,提高了中央肝癌的切除率和活体肝移植流出道重建模式预防小肝综合症,发表文章《Hepatology Reasearch》。
参与完成了中国首列自体小肠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和华西医院首例连体婴儿肝脏分离手术,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应用各种血流阻断技术,肝切除病例极少输血,术中利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提高肝癌根治性,改进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技术,减少了并发症。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两项和省重点项目一项关于肝癌的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4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18篇包括《ANNALS OF SURGERY》等。参编专著《活体肝移植》《腹部外科手术要点及围手术期处理》《肝脏外科》等专著。

从发现到去世仅2个月,
为什么这么快?
据吴泓教授介绍:当身体的某个器官出现疾病时,一般会出现疼痛或者其他比较典型的症状。但是肝脏不一样,肝脏可以说是人体中最任劳任怨、最沉默的器官,它具有强大代偿和再生能力,损失70%的肝脏组织还是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所以即使患上肝癌,在早期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更不会有典型的症状。但是,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警惕肝脏出了问题:
1) 出现上腹部钝痛、胀痛,可能伴有右肩部疼痛;
2) 摸到腹部有包块;
3)出现不明原因乏力、食欲下降、消瘦、腹泻、腹水等表现。
4)皮肤、眼睛变黄;

肝癌是一种可治的癌
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肝癌虽然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但得了肝癌不代表就没有治疗的希望。总体而言,肝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吴泓教授介绍: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很多,包括肝移植、肝切除、消融、介入、靶向、免疫、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现在多学科联合治疗理念已经普及,多种治疗方式的科学合理联合可以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早期发现肝癌肿瘤<2cm,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早期发现肝癌肿瘤在2~5cm之间,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5%;
✔而在所有早期发现的肝癌中,5年生存率整体可达30%~40%。
因此,吴泓教授强调:肝癌是一种可治的癌,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治愈后的肝癌也可能会复发,所以切记要遵从医嘱定期随访!

对于肝癌患者,
肝移植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众所周知,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治疗终末期各种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大家不禁会问,如果“达叔”进行了肝移植,是否可以挽救他的生命?
吴泓教授表示:目前,除了供体短缺之外,这项手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过,如果到了晚期,再进行肝移植也很难挽救患者的生命。而早期肝癌病人做肝移植,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如果是单发的病灶要小于5cm;
②如果是多发病灶个数不能大于3个,且最大病灶直径不超过3cm;
③且无大血管侵犯(没有生成癌栓)
所以,肝移植手术并不适用所有的肝癌患者!

肝癌是不是越来越年轻化了?
前段时间,赵英俊因肝癌去世引发人们关注。肝癌,是不是也在年轻化?

“我们可以看一下全球和中国肝癌不同年龄的发病情况。”吴泓教授介绍:
全球肝癌的发病平均年龄存在地区差异,亚洲和非洲国家发病年龄多为30~60岁,HCC-BRIDGE研究分析了14个国家18031例肝癌患者,其中日本、欧洲和北美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9、65和62岁,中国、韩国平均发病年龄为52和59岁。
中国一项纳入2016-2018年14891例肝癌患者的研究中,≤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患者比例依次为2.89%、14.59%、29.47%、35.26%和17.79%;男女患病比例为76.01%和23.99%。
国家癌症中心的肿瘤登记中心选取2000—2014年具有连续数据的22个登记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男性肝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由2000年的58.80岁增加至2014年的62.35岁,女性由2000年的64.02岁增加至2014年的68.99岁。
那么可以认为,超过40岁的人群就进入了肝癌的高发年龄,60—69岁年龄段成为我国肝癌高发人群,我国的肝癌平均发病年龄在上升,并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肝癌的高危因素发生变化
最值得警惕的是——脂肪肝
此外,中国一直有着“肝病大国”的称号,乙肝(乙型肝炎)是肝癌的高危因素。据吴泓教授介绍: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的100倍!
“目前,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的。”
早前,吴泓教授曾在《它又杀死一位名人!这种癌是“哑巴”,发现就是晚期,这些行为最危险》中提到,随着国内乙肝疫苗普及后,乙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再过四、五十年,下一批肝癌将从脂肪肝和酒精肝为主要对象产生。
其中,最值得警惕的是——脂肪肝。
吴泓医生用了一个稍显残酷却足够直白的说法解释,“当目前的肝癌患者去世后,下一批肝癌患者将从脂肪肝患者中发展而来。”

这一说法有据可循——
2015年发布的《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中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达到12.5%~35.4%。
脂肪肝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
总结一下→远离肝癌,远离高危因素,早筛、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最后,
谢谢达叔曾带给我们快乐
一路走好!
编辑丨Mkiki 图丨123rf等
审核丨蓝岚
参考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s://www.nmpa.gov.cn/xxgk/mtbd/20171030163101383.html
[2]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53(1)
[3]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3)
[4]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18,01:5-13
[5]2000—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平均发病年龄趋势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 52(6): 57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