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狂揽78亿票房,引发社会热议。谁是最大赢家?从影片制作方到演员,各方均有所收获。该片票房大卖,不仅彰显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实力,也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巨大潜力。最大赢家不仅仅是制作方和演员,更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

2月9日下午,春节档的动画巨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突破了惊人的78亿元,正朝着100亿的目标狂奔。这部备受期待的续集不仅在中国影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还引发了观众和业内人士对“谁是最大赢家”的热烈讨论。随着票房的飙升,背后复杂的利益分配和各方的博弈逐渐浮出水面。

在《哪吒2》上映仅仅10天后,便以67.93亿元的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打破了2015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所保持的长达10年的记录。它也顺利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如此优异的成绩让《哪吒2》有了超越百亿的无限可能,也让一系列与其票房相关的话题迅速进入了热搜榜。

随着欢呼声的渐渐平息,大家开始关注《哪吒2》的真正赢家。导演饺子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自然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很多网友甚至开始“心疼”他,戏称“寒假作业比我还多”,这种关注提高了他在业内的关注度。对于票房不断攀升的《哪吒2》,饺子究竟能分得多少红利呢?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来票房达到95亿时,饺子或可分得约1.35亿元的收益。这个数字的背后,又有多少复杂的计算和江湖经验呢?

要想了解《哪吒2》的票房分成,得弄清楚影片是由哪些公司的。与许多热门影片相比,《哪吒2》的出品方相对简洁,共有五家公司,分别是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饺子作为两家成都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自己自然从中获益不小。随着票房的上涨,分账的具体数字也逐渐浮出水面。而根据《数字版影片发行通知》,影片的分账比例为常规的43%(片方)和57%(影院和院线)。截至2月8日17时30分,《哪吒2》已累计分账票房63.86亿元,其中国内航母光线传媒的收益将近25亿元。

光线传媒的成功显而易见,他们不仅是代理和发行方,更是这部作品的战略者。不同于一般大片的多方出品、联合分成,《哪吒2》拟定单一的结构,大幅降低了风险。这种“单一出品”的模式,在和宣发方面都让光线受益颇丰。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光线传媒在《哪吒2》上映初期即收获了约9.5亿至10.1亿元的营业收入,由此光线已经在新年伊始达成了今年的营收KPI。

除了导演和出品方的利益,参与制作的众多公司也是《哪吒2》的受益者之一。据悉,影片的制作团队超过4000人,由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参与。虽然许多参与制作的公司并未直接分红,但能有机会参与这样一个“百亿大项目”,为他们带来了珍贵的行业经验和未来合作的机会。

而对于影院和院线尽管《哪吒2》的票房高达78亿,分走了超过一半的收入,但实际上,他们的利润水平却并不乐观。影院的经营模式一直面临各种压力,房租、设备、人工等固定支出常常让他们捉襟见肘。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影院获得了丰厚的票房分成,真正的利润却远没有多。

在这样一场票房盛宴中,快消品牌也是乐此不疲。例如,蒙牛通过与《哪吒2》联动,借势宣传其多款产品,将影片形象深入人心。同样的,荣耀手机等品牌也积极开展相关推广,通过IP联名活动吸引流量。尽管与影片相关的品牌合作数量相对不多,但这些品牌的跨界联动显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哪吒2》的成功并非仅仅是某一方的独赢,而是多个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是导演饺子、光线传媒,还是参与制作的其他公司,乃至影院和品牌商,大家都在为这部电影投下了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随着《哪吒2》的票房持续攀升,各界的关注度只会越来越高。根据灯塔专业版和猫眼专业版的预测,该影片最终票房有望突破100亿元,冲进全球影史的票房TOP 20,创造更多的行业纪录。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哪吒2》让大家重拾对电影行业的信心”,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影片的热度将如何延续,以及每一个参与者能否在这场盛宴中收获自己的荣耀,仍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