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突破80亿大关,背后有115家小微企业的鼎力支持,共同助力国产动画的崛起。这部电影的巨大成功彰显了国产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也预示着更多优质作品的涌现。
今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票房成绩如同一颗耀眼的星星,闪耀在电影市场的天空,成功突破了80亿大关。这一现象级的作品不仅是影视史上的一大奇迹,更标志着国产动画的崛起,背后更少不了115家小微企业的倾情助阵。在这条充满期待与惊喜的创作道路上,数以千计的动画从业者付出了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彰显了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生机。
在《哪吒2》的片尾,列出了长长的制作公司名单,令人叹为观止。根据澎湃新闻的统计,影片的出品和制作团队共计有142家公司,其中本土公司占比超过90%,而小型与微型企业的数量则更是占到了整体企业的八成以上,相较于前作《哪吒1》时的60多家公司,参与《哪吒2》的企业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导演饺子在此前提到,制作《哪吒1》时已接触了大部分的动画公司,而此次的《哪吒2》则再次推动了整个动画圈的深度合作。
在技术与创作的过程中,《哪吒2》实现了诸多突破,参与制作的人员超过4000人,每一个镜头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努力。该片的角色数量是前作的三倍,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单是特效镜头的数量,便超越了《哪吒1》所有镜头的总和。此等规模,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国产动画在创作上的进步与勇气。
随着《哪吒2》的热播,观众们对制作团队的讨论愈发热烈。但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制作信息的不实传言,特效总监对此进行了辟谣,表示影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可可豆动画内部团队主导完成的。作为本片的出品方之一,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的核心主创团队在整个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作品的质量与艺术水准。
根据工商信息的统计分析,《哪吒2》的参与公司中,微型企业占比达到44.4%,小型企业占比也在42.7%左右。换句话说,在这135家合作企业中,115家都是小微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低注册资本的小企业并未因资金不足而退缩,相反,它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灵活性,能够不断推出新颖的动画风格与创新元素,成为推动国产动画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地域分布上,北京、成都、上海、苏州和深圳的企业更为集中,这不仅反映出这些地区在动画制作方面的深厚积累,也显示了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活力与创业热情。同时,参与《哪吒2》的还有一些知名的头部动画公司,例如原力科技、泥丸星、深海十月和华强方特等。原力科技作为联合制作公司,其在影片中的参与内容包括一些重要镜头的全流程制作,同时该公司也正准备在北交所进行IPO,由此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与发展潜力。
多家小微企业和顶尖动画公司的强强联手,形成了层层分包的制作模式,既有效提升了制作效率,又助力整个动画产业的成长。这种模式与好莱坞的一些动画制作方式相似,让更多的企业和创作者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助力国产动画的繁荣。
不过,随着网络舆论的负面声音不断涌现,特效总监再次强调了各团队的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关于特效的制作,像洪流对撞这样的大片场景,并非某单一团队完成,而是各个团队共同协作的结果,具体到每一场特效,都有多家公司的协同参与。这种透明的制作方式不仅确保了作品的品质,也让观众更加了解背后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火热的票房与不断涌现的观影人次,见证了《哪吒2》在中国影史上的重要地位。随着剧情的深入和特效的绚丽,观众们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故事,也感受到了中国动画产业在不断进步与创新中带来的震撼。在未来,这种以小博大的合作模式将继续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