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哪吒2成为考点的话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因为它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和电影艺术。也有人认为将电影作为考点并不合适,因为它可能过于商业化,缺乏真正的教育价值。对于这个话题,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态度,审慎对待。在考虑是否将哪吒2作为考点时,需要权衡其教育价值和社会影响等多个因素。
随着电影《哪吒2》的热映,观众们在影院内为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炫目的视觉效果喝彩。同时,这部影片也迅速引发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讨论。近期,有网友大胆推测,像《哪吒2》这样的热门电影可能会进入各类考试的考点,甚至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的作文题中。面对这一现象,大家似乎纷纷表示期待和认可,仿佛这是一项改革教育的大胆尝试。事情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好吗?在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考试命题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是否真的应该将社会热点与考试紧密结合?
从历史上看,像《战狼2》和《狂飙》这样炙手可热的影视作品早已成为中小学试卷考察的材料。因此,有观点认为《哪吒2》出现于作文考试的机会也颇为可观,甚至可以划出重点。此外,教育界的网友们还提到,2023年春节档的其他热门影片同样可能成为考试题库中的新成员。这一系列的变化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有考生的家庭中,对这些可能成为考点的讨论显得尤为热烈。
虽然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样的命题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但实际上,依赖热门电影作为考点的做法并不一定是考试改革的理想方向。考试的本质在于评估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术能力,而非单纯对社会热点的了解。将社会热点纳入考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押题”的浓厚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家长的焦虑感,这些都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背道而驰。
例如,2024年底发生在深圳南山区的小学数学考试难度突增的事件,便是一个警示。该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这是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为名,实际上却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学科素养培养。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语文作文的命题中。近年来,“时代感”和“贴近社会热点”成为评判作文命题好坏的重要标准,这一现象使得许多语文作文题选择社会热点作为材料。
乍一看,这似乎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良方,但实际上,这让许多作文题变成了时政题,要求学生必须对当前的热点有所了解才能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围绕这样的命题趋势,各类机构开始为考生整理与热点相关的考点,甚至专门提供“押题”服务,吸引了众多考生与家长的青睐。过度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并未考虑到语文作文所要求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显然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设计愈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例如,2024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让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这类命题较为静态,更多强调内在思维而非外部热点。这种设计不仅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同时也避免了将热点话题捆绑考试的现象。
对于以《哪吒2》为代表的热门影视作品,尽管其成为考试考点能够提升学生与社会的连接感,我们仍需理性看待这样的问题。值得警惕的是,在追求“热点”的同时,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被忽视。优秀的考题不仅应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更需在考察思辨、表达时留有足够的空间。
因此,对于《哪吒2》是否应成为考试考点这一话题,大家不妨保持冷静。我们纵然对电影充满热爱,但教育的方向应该更加科学合理。若想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最终的目标并不是通过考试驱动,而在于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走进影院欣赏《哪吒2》。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既关心社会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对此,我们呼吁在未来的考试命题中,重视学生的基本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教育的科学改革,而不是因为热门电影的影响而随意转变我们的教育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