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打造的《哪吒2》再次获得成功,这得益于其深入挖掘中国神话宇宙的潜力。通过构建宏大的神话宇宙背景,光线传媒成功塑造了哪吒等深受观众喜爱的角色。影片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其战略构想的可行性,展现了中国神话的无穷魅力。

2024年的春节档,随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横空出世,光线传媒的中国神话宇宙构想再度引发热议。这部影片自首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轻松突破7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也让光线传媒的市场价值随之腾飞,股价上涨幅度达到40%。在这个欢庆的节日气氛中,光线传媒的创始人王长田正在为这项巨大的成功庆祝。成功的背后,他的中国神话宇宙构想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值得深入探讨。

在春节美食庙会上,王长田笑言人多菜也多,体现了公司气氛的温馨与团结。在这样欢乐的时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哪吒2》成功的自豪。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引领国产动画电影潮流后,光线传媒就怀揣着打造中国神话宇宙的宏大梦想。尽管《小倩》的市场表现令人失望,票房仅为1284万元,但《哪吒2》的蓬勃发展仿佛让之前的挫折烟消云散。

这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电影《哪吒1》的成功。王长田当时便表示要将中国神话与动画结合,开启一条属于中国的“漫威之路”。他继续扩展着这一理念,计划推出包括《姜子牙》、《大圣闹天宫》在内的多部作品,试图构建一个庞大的神话宇宙。早期的艰难 progress 和与漫威宇宙相比的不足,令这一蓝图面临挑战。

尽管早期的作品如《姜子牙》未能复刻《哪吒1》的辉煌,使得光线的神话宇宙计划看似遥不可及,但王长田并未放弃。他不仅吸取了《小倩》的教训,更是组建了专门团队,深入探索中国的神话故事,以期能为自己的宇宙构建提供更扎实的基础。王长田曾明确表示,构建中国神话宇宙是一个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计划推出二十多部作品。

而《哪吒2》的成功,为这一宏伟梦想注入了新的活力。近4000位动画创作者共同参与了这部片子的制作,其特效和动画的精良程度也令业内人士惊叹。它的成功不仅使光线的股价飙升,也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潜力与未来。业内专家普遍评论说,《哪吒2》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国动画在全球电影市场中的重要性。

但是,王长田也清楚,光线传媒的中国神话宇宙仍然面临非常不确定的前景。他认识到,除了《哪吒》,光线还需要其他作品的支持以巩固其市场地位。王长田希望光线能够实现每年推出2-3部新动画电影的目标,而这对公司内部资源的调配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推动中国动画的同时,王长田还意识到工业化的必要性。当前,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通常会占用3-5年,并且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他在内部信中提到,虽然光线在动画制作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但仍需进一步提升产能,尤其是在应对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此外,他呼吁团队探索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王长田及光线传媒的中国神话宇宙构想,是一个既充满激情又面临挑战的旅程。《哪吒2》的成功让这一构想重新焕发生机,但如何在保持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推出更多流行作品,才是考验光线传媒未来发展的关键。“希望我们的中国神话宇宙能成为中国人自己的漫威”,王长田的愿景明确而坚定。向这一目标进发,光线需要更多优质的内容与稳定的产出,以确保这一梦想得以实现,真正让中国神话走向世界舞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