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2成为考试考点引发社会关注。这反映了当前教育改革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即回归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非简单地以考试为重心。教育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教育真正回归其本质。

近日,随着电影《哪吒2》的热映,其相关话题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有网友衍生出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这部广受欢迎的动画电影或将成为各类考试中的考点。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深思,尤其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考试命题方面。究竟,让流行文化成为考试命题的热点是否合适?又为何教育改革应该回归到更为根本的目标上来?

目前,类似《哪吒2》这样的热门影视作品频频出现在中小学的考试题目中,早有前例。例如,《战狼2》与《狂飙》等在考试中占有一席之地,给老师和家长都增添了不少新压力。在这一背景下,有教育界人士提出,春节档电影可能成为未来考试的“题库”,而这一转变同样引发了一部分家长的关注。看似热闹的现象,却深藏着教育命题改革的深层困惑。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教育界也有声音认为,考试与社会热点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减少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适度关注社会热点,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思考范畴,这种时代感和现实关联性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把热门电影设为考点,这种做法,实际上反映了当前教育命题改革的方向性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只依赖于电影和社会热点作为考试材料,可能会影响考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考试的根本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而不是简单地评估他们对社会事件的认知程度。频繁的“押题”行为虽然让考生与家长感到紧张,但实际上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导致了家长的焦虑。这不禁让人思考,教育的初衷是否已经被忽略?

近年来,关于考试命题的争议不断升温。例如,2024年年底深圳南山区小学的数学考试因难度过大而引发广泛关注。这正是以综合素质为名,却加重学生负担的反面典型。此外,语文作文的命题改革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近年来,许多作文题都围绕着社会热点,表面上看似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实际上却将语文考试变为对时政热点的考察。

这样的转变是否符合教育的初衷?作文本该聚焦于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但当题材不断朝着社会热点倾斜,作文就变得越来越像是时政题。考生如果对时事热点不熟悉,势必在考试中处于劣势。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各类机构开始推陈出新,提供“押题”服务,引导学生掌握热点话题,家长和考生也开始趋之若鹜。这种现象实则是对教育本质的误解与偏离。

在这一背景下,呼吁教育改革回归根本显得尤为重要。考试命题应当坚持“语文就是语文,数学就是数学”的原则,不应因社会热点和时代感而偏离学科的重点。在今年的高考中,多数作文题则强调思辨与表达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社会热点。这也反映出命题的深刻变化——优秀的作文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而不仅仅是为了贴近社会现象。

说到底,将热门文化融入考试并非不可,但必须科学严谨,尊重教育的核心价值。尤其在考试季,学生们应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沉浸在他们的兴趣中,而不是被迫成为社会热点的追随者。例如,《哪吒2》这样的娱乐作品,应该是学生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考试复习的工具。我们需要的,不是以“考点”为名的教育改革,而是真正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体系。

在此呼吁,教育改革必须重拾初心,将关注点更多聚焦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走进电影院欣赏《哪吒2》,而不必担心“考点”成了图书馆外的一道门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回归根本的目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